就业指导
热点新闻
2023-12-05
2023年12月1日上午10:00于澳门游戏网站平台大全游戏网新校区化学楼129报告厅举办了...
最新公告
2023-11-29
关于2023年12月-2024年1月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指导 >> 信息发布 >> 正文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23-02-23    作者:    浏览次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职业环境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按照规划的时间跨度,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无论短期规划还是长期规划,都具有个性化、时间性、开放性、动态性四大特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性、职业目标、社会认知等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向必不相同,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一个时间跨度,一般人都是在人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高质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切合实际、可持续发展、具有弹性,必须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充分地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而制定出来的,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1]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教育部提倡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列为必修课程。处于社会激烈变化中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改变就业观念,打破从一而终的就业理念,根据各种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的依据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系统地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教学与指导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的信心与积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哲学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体的成长与成功有否必然的联系,其答案是肯定的。从哲学的层面来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都有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需求。人类与生俱来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适应环境的需求,赋予了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赋予了个体把握自身命运、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坚实的哲学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自身需要、施展自身的能力、展示自身的个性、发展自身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包括体劳结合、技术提高以及情感、意志、审美和社会关系等全方位的发展。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归结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归结为通过施展个人能力的社会实践而实现个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追求面面俱到,成为一个全能的人,而是强调个性和卓越,强调通过个人能力的多方面发展来塑造丰富的个性。处在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们如何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是可以规划且必须加以规划的。

(二)人的自由发展

人是自由的,自由体现在选择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社会性上。从人和客观必然性的关系看,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而从人的活动来看,自由是从可能性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尽管社会条件制约着人的选择,但人在多种选择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个人可以通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理解对客观世界做出判断,并依据自身判断而选择自己的行为。选择的自由限度和人的判断的准确程度呈正相关性。人所具有的对客观世界的无限认识的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相对选择自由的权利,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权利基础,即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存在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权利。

(三)人与环境和谐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又不排除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置于环境当中,人与环境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而人处于这对矛盾的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持高度的协调,才可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职业生涯规划所强调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做到人与职业匹配,正是基于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这一哲学命题而诞生的实践环节。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哲学命题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中人职匹配的理论依据。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基础

人作为一个自然在在物,在其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包含了其不同于其它同类的鲜明的个体特征,这就是个人的天赋。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生命体,其生命中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后天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过程,其塑造的方向、自我实现的程度与其需求动机、主观努力息息相关。

(一)个人天赋不同

天赋就是天分,是个人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个人对某类事物或某些领域所具备的较之常人更多的爱好、向往、能力倾向性,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比他人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这就为个体的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抢占了有利条件,而这一条件不是每一个人在任何事物或任何领域都具备的。不同的人,所具备的能力倾向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如何发现、挖掘、利用、施展天赋则成为个人后天努力的方向。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根据天赋的不同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才成为一种迫切,否则,所有人都将在同样的起点上对所有事物持有同等的机遇而展开体力和脑力的决战。

(二)人的潜能无限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作为一个生命体其所蕴含的能量是无穷的,因为整个宇宙都将是其能量的来源或充电器。脑科学证明,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强大到接近无穷的境界。普通人毕其一生只开发利用了其脑容量的百分之三左右。人的潜能的无限是基于人体机能在理论上的无限而实际被利用的有限这一矛盾来界定的,这种说法并不唯心。人体机能的无限性深藏在我们肌体每一器官、每一组织、每一细胞甚至更小的机体单位中,善于利用者将在有生之年展示出更多、更大的能量,不善于利用者总显得力不从心。人的无限潜力为我们进行生涯规划,制定更高的人生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就是能量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激励个体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并创造属于自身的美好生活。

(三)动机决定行动

天赋和潜能,作为一种不能自运行的物质存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触发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机关也存在于人的肌体内,这就是人的动机。动机是个体的一种能动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它决定个体思维和行为的发生、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它作为人体机能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激励着个体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恩格斯说:“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 [3]接近或达到自己需要的目标物。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生涯目标的确定,强调生涯路径的选择,而生涯目标正是人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人正是在不断地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所以说,动机理论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生涯目标的理论基础。这段话表明,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触发行动,行动使人不断地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学基础

心理学上所论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只是从纯粹个人的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人类,其一切行动的根据还得由其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决定。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讲,一方面社会允许、鼓励个人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求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合理地配置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材,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样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实现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目标。

(一)实现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指全社会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的需要。只有当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便会转而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而满足的最高境界就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全面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自我实现是以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现方式,其主要标志是自我的心理满足包括自我认可、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甚至自我陶醉;另一方面,价值实现又是以社会贡献为中心的实现方式,其主要标志是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包括家庭承认、组织承认以及社会承认。作为个人追求的价值实现,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更是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只有当全社会的每个人朝自我实现前进时,社会才会处于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才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目标。可以说,我们所处的社会是支持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它以社会成员个体的有序的规划来完成整个社会的有序规划,以社会成员个体的全面发展来完成整个社会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人才

社会的目标就是个人目标的集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集合。为了完成社会目标或社会理想,作为人的最大集合体的社会,它天然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责任。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对人的配置,对人材的配置。人材配置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把最优秀的人才安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社会角色找到最合适的人来担当。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不同类型的人走向不同的社会角色,完成不同的社会任务,是行之有效、成本最低、自下而上的一种人材配置策略,其所产生的良性结果为整个社会所期待。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切身利益。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材的需求,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勾画未来成功、幸福生活的蓝图,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三)构建和谐社会

对社会而言,大学生就业关系到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是在对自己未来职业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上的大学,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显得尤为迫切。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既是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大学生从高校到社会的距离,减少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就业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用理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会用到各种理论,其中以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居多。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是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其应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较多有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MBIT性格测试等。

二是职业发展理论。金斯伯格职业发展理论就将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准备、选择、适应、稳定、衰退和结束六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其特定的任务;施恩职业锚理论主要认证个人的职业生涯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沉淀出稳定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技术、管理、创造、安全、自主等五种价值取向。

三是职业选择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和霍兰德的职业类型论都强调个人特性与职业特性的匹配相关度。霍兰德将职业环境和从业者人格都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种,具有某种人格特征的人与具有相似特征的职业匹配度最高,个体的人格与环境之间的匹配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度和职业成就度的基础。

四是管理学理论。如奇特兰的职业决策模型认为个体在面对职业、职位、生涯抉择时,总会权衡客观价值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尽可能选择获得最大收益及最小损失的结果,并总结出来个体从事职业决策时的具体流程。戈夫曼等提出的印象管理模型作为一种个人自我调节的理论,认为个人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即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





Baidu
sogou